2013年9月18日 星期三

中證兩岸三地500指數(2010-1/1)-台灣中型股長線災難的開始-觀察產業結構變遷-中國因素(1)-(ECFA經整,從中港與20年來亞股MSCI調整變遷,台股長線歡樂與哀愁)

(2009年1/22)世界上---投資台灣外資(已占台指3~4成)....目前最大是新興市場組合,其次是科技組合,再其次是亞洲新興市場組 合...最小 的是大 中華組 合....參考的指數---依次是MSCI/FT/羅素/巴克萊.....但世界基金資金績效評比主要仍以前兩者(占80%以上...)...特色是以流 通在外浮額作權數.....原來只有FT這樣作.....MSCI不採用.被全世界投資界罵臭頭..因很容易操弄績效(想想徐鴻家軍/台塑集團/揚明光. 等作帳拉抬就知道).但這致命的缺陷...不用是投資界...一般笨蛋白癡都看得出 來....MSCI.10多年前終於跟進..
但請注意--現在世界資金--投資台股與中股最大組合是新興市場.....兩岸三地指數山寨作法-嚴重違反國際慣例-高估中國權值..極度低抑台股 權值..馬政府這些財經笨蛋--闖了大禍還不自知.)要編指數很簡單....一部電腦與交易所連線就行....任何券商都可作.   但能否被大部分人認可,關鍵要看公正性...台灣早有經濟與工商指數....也有交易所大大小小指數//但50~60年後--絕大多數人--只看 MSCI摩台指/台指/台50(FT)/電子指/櫃台指..最早期編的經濟指..工商指...早丟到垃圾筒..絕大部分不知有這指 數..

現在中國以自創山寨指數...有上述...不是投資界笨蛋白癡都知道得缺陷....它可以用政治力強迫他自己境內發行的中國型基金---用該指數當評量標 準...世界的投資界.還是會用MSCI/FT--流通性加權的大中華指數基金....現在唯一會採用那指數是中國境內的大中國基金, 這種基金現在幾乎沒有...有的話現都沒以QDII進台灣買台股(但應已買ADR...或海外台指ETF...)(現在申請QDII都不是大中華基 金...)..可買也不多...

現中國可申請來台投資QDII(中國募集投資亞洲或世界新興市場...)也會採用MSCI或FT現有指數....所以...誇大了中證兩岸山寨指數....短期影響....因而改變投資決策...可能未得其利先受其害....
現有例子...傳..在中證山寨指推出前2~3週--即去年底今年初,一堆假外資大量買進權值股...一大部分應該就是知道中證山寨指要推出的內線人想先 坐 轎....但限於國際視野不足,昧於無知,流於自high ..最後1/18-山寨指數推出...坐轎不成...摔轎已摔的鼻青臉腫....
結論摘要:只要馬政府繼續加速與中國整合,一些長線人,在未來12~24個月內,對台股沒競爭力的企業,要跟著馬政府腳步,毫不猶豫逢高拋售.反之具世界競爭力,掌握中國成長動能,與特別利基產業受惠
注意:僅供教育模擬討論用,絕非推薦明牌,更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自行負責.--
+++++++++++++++++++++++++++++++++++++++++++++++++++++++++++++++
(JL2010年1/4評)
我在JL(2009年2/18)文-中台ECFA經濟整合文章預言--III.未來展望...中國排擠台韓無可避免今天報上新聞看到了....中證兩岸三地500指數...是台股短多長空...加速排擠沒競爭力與沒利基產業---是它們長線災難性的開始.......
根據中證兩岸三地500指數----中、港、台市值分別為17.6兆、11.1兆及 3.3兆
該指數(大中華組合)權值--台股將約為10%..中國是53%...香港大部分中資...加入香港加重中股權值到80%以上...中股權值是台股權值5.3~8倍以上.
但請注意----現在世界資金--投資台股與中股最大組合是新興市場....
最大的-如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股權值 約16~18%....台股約11~12%--中股權值只為台股權值1.5倍
(最大差別是國際通用作法--中國權值股-握在國家政府手中不流通股要剃除/打折...
兩岸三地指數山寨作法---嚴重違反國際慣用法--高估中國權值....極度低抑台股權值...
馬政府這些財經XX--闖了大禍還不自知.....)

換句話說....經中證兩岸三地500指數----如果台股從新興市場淡出..大家轉用兩岸三地500指數..
台股在世界法人機構持股權值-- 由現在中股的60%迅速降低到10~20%....被中國企業排擠...
馬政府金融人才的無能..一覽無遺......
把世界金融遊戲發球權----拱手奉送中國---而且中國山寨版----還用故意膨脹-中股權值-排擠台股...
長期排擠台灣企業.....短期看不出來....卻是長線災難的開始..

附新聞--1/4-精實---蕭燕翔 -- 兩岸三地首檔共編指數--中證指數-將於本月18日,發布中證兩岸三地500指數,成分股將以滬深300、中證香港100,搭配台灣總市值前100名指標 股為主... 兩岸三地500指數, 將分別以人民幣、美元、港元及台幣計價,中文全稱各為中證兩岸三地500指數(簡稱:兩岸三地;代碼H11108)、與衍生-美元(H11118)、港元 (H11128)、新台幣(H11138)三指數。 以2004年12月31日為基準日,基點1,000點,去年12月30日收盤價計算,該檔指數將1,462點。兩岸三地指數最新一期樣本股總市值約32兆 (人民幣,本段同),其中中、港、台市值分別為17.6兆、11.1兆及 3.3兆,占三地總市值分別為73.2%、74.1%及74.9%;該公司也估算,該檔指數將囊括兩岸三地市場75%市值及53%成交金額。將於本月18 日正式發布。
1/5-trifire說VEU的權重HK:2. CH:4.1 TW:2.0 CN權重像沒台灣 5倍以上啊 . MSCI 近幾次 台股調整 像是以市值跟動能為主. CN 好像只要繼續衝衝 跟台灣權重差距會更大吧..這就是問題 ..中證的編法有問題.

1/20--DII管制78股不能買??


++++++++++++++++++++++++++++++++++++++++++++++++++++++++++++++
JL(2009年2/18)文-中台ECFA經濟整合,從中港經整,與20年來亞股MSCI調整變遷,台股中具世界競爭力,掌握中國成長動能,與特別利基產業受惠,反之沒競爭力企業被排擠,未來1~2年,要跟著馬政府腳步,毫不猶豫逢高拋售 -那是:經濟結構調整,不是景氣循環問題(以下提到日期都是2009年)
+++++++++++++++++++++++++++++++++++++++++++++++++++++++++++++++
I.七月半鴨子,不知死活.

(2/19)台灣是否該與中國簽訂ECFA(類似中港澳簽CEPA),是近日熱門話題,並且台灣最大企業也公開出面展現協助-以商圍政換取經濟利益的大動作,台灣媒體多半只選擇性報導有利一面,去忽略中港更加整合後,絕大多數二三級企業被排擠的結果.

本 文,以過去1987~2008年,以MSCI權值升降,滄海桑田的變遷,對長線投資人與沒競爭力企業,要好好模擬未來5~10年的變化,不要自己怎麼死的都 不知道.

-----------------------------------------------------------------------------------------------------------
前言說明:我在1990年股市大崩跌後,離開*富綜合證券商--研究部主管位置,加入某外資,那時12000點跌到2400點,心想也沒甚麼好分析,就轉到投資銀行部門,正好參與增資發行GDR-的立法過程,作了些ECB案子.
當時股市狂跌到2千多,引來很多外商想趁機併購或投資.當時協助他們分析找 尋投資標的,可是二~三千點低檔不久,沒多久彈回六千,後在4~5千浮沉2年左右,外商覺得不再是很便宜,所以大部分案子都沒成.中華汽車(PN)是少數 完成的案子.但當時倫敦愛丁堡的外資倒接觸不少.
1992年政府可能加速開放,公司安排我換跑道主管QFII部門,開始建立台灣QFII的團隊-Sales/Sales traders/Dealers,研究部分次改組成-分析師以英文-書面與口頭報告為主的團隊,
這之中定期要到香港,倫敦與紐約開會,開會時由亞洲各股市主管輪流報告各市場狀況(日,港,韓,新,中,台,泰,馬,菲,巴,紐澳,印度,印尼,馬來西亞....我常常是唯二的非白人分公司主管.),
從此展開,這近20年外資投資亞太趨勢觀察,因此前瞻未來5~10年,我相信對長線投資人,不管台灣或中國,台灣如國泰,富邦ING,新光,南山,勞退,群益,元大等,或企業長線投資人,都有非常深遠意義.不管是老闆,CEO,CFO都應該是必讀.
當年沒有任何外資有這樣規模,以下引述許多資料是集團內部開會資料,因有所顧忌,所以以下說明提到數字,無法引用出處,也故意差一點,避開引用出處法律責任,所提數字,請注意它變動趨勢方向,而不在絕對數字.
-------------------------------------------------------------------------------------------------------------
附新聞背景---
2/18(中央社江今葉)經濟學者認為,兩岸簽署經濟協議,加速台灣參加區域經貿整合體制有其必要,但必須在大陸不會以此形成「一個中國」框架錯覺,以及確保台灣主權與國際發展空間為前提。
.....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日前一番「兩岸未來簽署CECA的政策已經定 調,未來會透過海基會與對岸進行談判」說法,表達政府推動兩岸簽署經貿協議的態度。....前行政院陸委會副主任委員、現任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童振源....指出,儘管政府部門不斷對外表示要儘速與大陸協商經貿協議,卻遲遲未針 對協議內涵、產業自由化範疇,以及最敏感的政治議題做出明確說明,讓外界質疑是否會造成台灣主權矮化,....
台灣經濟研究院國際事務處副研究員洪財隆則認為,兩岸應該先談經貿正常化,等時機 成熟再談經貿整合協議。....他也質疑,即使大陸同意與台灣簽訂經貿整合協議,並不表示大陸同意台灣參與亞太經濟整合,甚至可能會因為兩岸簽署經貿整合 協議,給予國際兩岸已經達 成一個中國框架的錯覺,反倒造成台灣日後參與國際空間必須先經中國同意的結果。洪財隆認為,兩岸要洽談經貿整合協議,唯有在大陸不設前提、兩岸同意在世界 貿易組織(WTO)框架,以及大陸不會以此打壓各國與台灣洽談經貿整合協議的前提下,才能進行。
2/13nown-顏真真-六大工商團體強烈要求政府儘速與中國大陸洽簽「兩岸綜合經貿協議(CECA)」..
+++++++++++++++++++++++++++++++++++++++++++++++++++++++++++++++

II.風水輪流轉--泡沫來時,各領風騷許多年--如郭台銘所說--那是:經濟結構調整,不是景氣循環問題
(1)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前後,台港股崩跌,台股幾乎每天無量跌停,或者休息一下再繼續跌,港股更嚴重,因此,停市很多天,中國還沒有像樣的股市.
日本大跌後,繼續它的泡沫旅程.沒有投資機構可進入台灣買台股,台股雖然泡沫明顯,外資只能買4家老投信的海外基金(其中3家國民黨設立,一家是黨 友設立),分別是 台灣基金/ROC基金/福爾摩沙/台北基金,海外ECB也只有永豐餘,與後期我們私下發行的中華汽車PN(participation notes).(P.S.現在頂頂有名-坦伯頓新興市場基金操盤人--馬克.墨鼻斯,當時代表我前公司,擔任ROC基金經理人與該投信總經理)
這時MSCI-亞洲日本除外市場,其內涵主要以香港新加坡印度為主,泰馬其次,台灣韓國權值是零.新興市場規模極小.

(2)1990年前後日股台股崩跌,台股跌80%,政府著急,於是開放外資QFII與推動GDR/ECB(籌資釋股海外減少股市賣壓),成股市首要政策,
那時QFII可投資額度佔各上市公司市值5%,每家外資有5千萬或1億美元額度,當時政府希望長線外資來,但因限制繁瑣,退休基金多無法符合,冒險基金(Hedge Funds)比較有彈性,占當時QFII一半以上.
這時台股占MSCI-東南亞/新興市場指數,都是3%以下.
在此以前,每季統計英美外資買亞洲(日除外)前20大股票,總是匯豐/和黃/怡和/新鴻基地產/.../香港電訊../恆隆地產/...牛奶國際/...恆生銀行...東亞銀行/...,台灣業務占總業務比,總在3%以下,總排在最後報告,草草解決.


(3)1991 我們成功推出東鋼ECB,並與統一(杜*成)及證管會(*樹與李*賢)努力下,解開法令死角,成功推出台灣第一個以GDR(統一)到海外增資募集資金的案 例,以後海外募集如雨後春筍,海外投資人可投工具增加.配合市場需求,公司總部順勢推出泰印尼韓等股市-GDR或ECB.
(4)1992~1994美國為挽救金融危機,灑錢降息,游資流竄亞洲,亞洲股市房市1~2年內飆漲數倍, 歐美對亞洲新興市場股票胃口大增,公司趁此大力推出韓泰印尼印度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的GDR/ECB,業務由GDR/ECB延伸作到直接進入該國買股.
此時,MSCI-亞洲新興市場指數,泰/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各約占權值20~10%間,香港降到30~40%,台灣韓國還是5%以下,中國約等於零.台灣占集團業務還是在尾巴,泰新印尼馬來西亞都衝到10%以上,泰國有時還到20%以上.
歐美外資買亞股(日除外)前20大出現印尼林紹良的水泥,新加坡的三大銀行與航空,泰國銀行(F.O.),印度的塑化王....,
起初,台灣賺的錢在分公司中,老是墊底,所以我總是最後報告,草草了結,因為開三小時的會,晚餐時間到了,大家早已心不在焉.以後隨台灣在 MSCI-權值提升,台灣業務貢獻排名,由最後吊車尾逐步往上爬,到1996及1998亞洲金融危機後,穩穩擠進前四分之一.我開玩笑說:這當然感謝中國 打飛彈到台灣基隆外海.
馬來西亞股市MarketWatch




--------------------------------------------------------------
(5)1993~1996,台股又崩跌數次,每次一崩跌,政府就想到打外資牌救股市,每次台股大跌,就把QFII放寬5~10%,股市漲回去,先前答應就都忘記,因為籌碼都用完,以後怎麼辦?
我在集團業務會議上開玩笑說,我還瞞喜歡台股崩跌,因為台股每崩一次,我們業務就增加一倍.
其中1996年春天大幅放寬,因為台灣總統直選,測試中國紅底線,但中國認為踩到底線,採文攻武嚇,打飛彈至基隆外海,台股崩跌,政府這次加速大幅 放寬QFII腳步,MSCI-新興市場與亞洲(日除外)權值大幅提升,逼近泰新印尼印度,韓國此時加快腳步,韓國權值巨增.所以整體,台灣業務比重緩緩向 上升.
歐美外資買亞股(日除外)前20大增加韓國三星,台股台積電...,中國開始有B股,但整個加起來市值沒有台積電或三星一家多.因為香港回歸中國, 世界投資界流行--中國關係股,個股與上海,北京高層關係佳的紅籌股大流行.但中國在MSCI亞股(日除外)權數仍在5%以下,比台韓低很多.
泰國股市-MarketWatch


(6)1997~1998,泡沫終於爆發,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新泰印尼馬菲--匯率大貶,房市崩跌,股價跌70~80%以上,比比皆是,台股撐了半年也腰斬,中港也崩跌嚴重.台灣政府作法,如預期再打外資牌.開放更多.
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網通泡沫是重要轉折點,台股韓股再一次大幅開放外資投資以救市,台韓股以科技為主,受惠網通泡沫最多,兩者各自在MSCI-亞股指數(日除外),新興市場權值與亞洲日本除外,竄升到至10~20%,成為前二大.
因為網通泡沫加溫,泰印尼馬菲等加起來還沒台韓任一單一股市權值多.換句話說,原新泰印尼馬菲占權值50%以上,從此掉到20%以下,台韓合計由10%以下,竄到40%以上.台韓股排擠了新泰印尼馬等股權值.
這時候歐美外資投資亞股(日本除外)前20大買超,加入了台積電/鴻海/華碩/..三星/浦項鋼/LPL/韓國電訊/....那時開會泰印尼占業務墊底,台灣/韓國名列前茅.
---------------------------------------------------------------------------------------------------------------
(7)2003~2008,2000年網通泡沫破,葛林斯班繼續瘋狂灑錢,製造房產與資產泡沫以挽救網通泡沫,形成美英等國領銜的房市泡沫,與新興 市場領銜的原料商品大泡沫,產油與原料國的新興市場股匯市狂飆,所以新興市場加入了巴西/蘇聯/南非,與世界代工生產中心的中國(印度原有).
最終MSCI新興市場,前10大權值股市權值變成--:巴(14.95),中(14.15)韓(13.69),台(10.68),俄(9.9)印 (7.5),南非 (6.49)墨 (4.98),馬(2.61),以(2.38)..((MSCI 流通市值權數%:08-03-08).換句話說台韓以科技為主,被以原料為主的希釋排擠.
其中,中國原本就是人口最多,人工成本最低,環保要求最低的國家,生產成本低廉所向無敵,幾乎搶奪了所有國家的低中階工業製造業市占,可由幾年內 外匯存底累積到兩兆美元看出,這兩兆美元一邊代表中國竄起工業與增加就業人口,另一邊代表其他國家關閉掉的工廠與失業人口.中國如不稍加留意,這將是未來 世界貿易 保護主義萌芽的淵藪.
------------------------------------------------------------------------------------------------------------
附:1.(09年2/12)(中央社)中國國營事業中鋁公司 (CHACLZ) 同意對債務沈重的力拓集團 (RIO) 投資195億美元,將獲取力拓的銅礦與鐵礦石資源,這是中國企業最大的海外收購行動。力拓倫敦總部今天聲明指出,中鋁將購買力拓72億美元的可轉換公司 債,並以123億美元取得某些礦業計畫的股權。如果將債券轉換成股份,中鋁對力拓的持股將增至18%。力拓..去年曾經拒絕必和必拓 (BHP) 出價660億美元的敵意收購。中國這次投資力拓,更可確保原 物料供應源,以支撐國家經濟成長。必和必拓去年11月放棄收購力拓計畫,當時力拓市值1940億美元正值高峰,此後力拓在倫敦股市累跌67%。力拓目 前..市值估約440億美元。
評:對台股而言,長期影響,如果世界--買大中華,或亞洲或新興市場資金,長線要轉買這種具世界競爭力,又有中國成長故事,又是ETF成分股票,該淘汰台股港股哪些沒競爭力的二三線原料股?
附2.(09年-2/12)(中央社葉代芝)MSCI公布季度調整結果, 中國資本市場持續開放,亞洲各國在MSCI (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 權重多遭修正,台灣在MSCI亞太區除日本指數的權重減碼了0.11個百分點,降到 15.2%。台灣在MSCI新興市場權重也下降0.07個百分點,降至10.47%。調整後將於27日生效。
台股在這次調整中,沒有新增或遭到剔除的個股,但多檔大型股權重仍有變 化。MSCI亞太區除日本外指數中,鴻海精密 (2317) 、友達 (2409) 權重均增加0.01個百分點,分別至0.93%、0.49%;但台積電、聯電 (2303) 、聯發科 (2454) 、宏達電 (2498) 、宏碁 (2353) 、元大金 (2885) 、佳世達 (2352) 、新光金控 (2888) 、統一 (1216) 與統一超 (2912) 等10檔個股,權重都遭到下修。
附3.(08年-11/12)【時報游瓊華】根 據今年5月MSCI出爐的半年度調整結果,MSCI遠東除日本外、MSCI亞洲除日本外、MSCI亞太區除日本外三大指 數中的台股權重,分別遭調降0.19、0.17、0.04個百分點,凸顯台、韓、港三地股市已難逃中國資本市場的吸金效應。摩根士丹利資本(MSCI)亞 太區(不含日本)指數,台股部份被剔除15檔個股,其中營建股全數遭刪除,新增台勝科 (3532) 一檔,此次調整將自11月25日收盤後生效。台股遭剔除的分別是:亞光 (3019) 、國建 (2501) 、中華 (2204) 、友訊 (2332) 、遠雄 (5522) 、伍豐 (8076) 、英華達 (3367) 、茂矽 (2342) 、廣宇 (2328) 、威盛 (2388) 、合晶 (6182) 、華邦電 (2344) 、勝華 (2384) 、國巨 (2327) 、兆赫 (2485) 。...
----------------------------------------------------------------------------------------------------------------
III.未來展望...中國排擠台韓無可避免.....整合加速趨勢-台股中具世界競爭力,握中國成長動能,與利基產業受惠,反之沒競爭力企業,要被排擠--長線人未來1~2年要毫不猶豫減碼台股中沒競爭力企業股...
如同我在JL2007-12/07文章--亞洲金融危機時,韓國趁勢天蠶巨變成浴火鳳凰(談韓流創新)--所預言--

未來10~20年,台韓股在MSCI權值,都會同時受中國擠壓下降,
(也許要成立日本中國外的亞洲組合指數,Asia-ExJapan&China)
中國的經濟規模,當然有對應股市值,它只是拿回它應有的,不需要像台灣無知媒體大驚小怪,誇大負面報導
進一步說,如果中台韓-經政更加整合,
短期內---那就是---為他歡喜為他憂,一起跳探戈,
短期內,會隨之浮沉,也就是他經濟成長跟著沾光,他如有金融危機跟著崩跌,波動幅度更大.
長期而言,可能有30~45%以上股票,會被併入--中國類股,與中國龍頭股競爭國際資金,
就像香港引入中國國企股,與大型代表性巨無霸龍頭進入恆生指數,
香港本地二流企業更加萎縮,
例如外國看到中國移動比香港電訊更有趣,
香港本地企業1995年前佔恆生權值還有80%,現在30%不到,
因為外資是老大,下一波外資來的高潮,我預期外資持台股會超過50%(現在30%以下)
如果你是外資投資經理人,怎麼做?
既然台股像港股與中國更整合,
外資投資也是80/20---80%資金集中在20%以下大形與成長股,
所以可能在中港台三市---挑出150~200支主要股投資(佔80%~90%資金)
大 約 依股市總市值比例挑出潛力--80~100支中股/H/紅籌;純港股--30~50支,台股50~60支
所以台灣企業有世界競爭力,握中國成長動能,或與中國港股有區格的利基成長企業等將受惠,
其他股就要與中國同類股比較,如中鋼東鋼..與寶鋼,台塑華夏台聚與中國石化中鋁,台新銀國泰中信 新光,與中國工商銀平安保險中國壽等,.......
隨著中國國民所得提升,股市值可能增加比台灣快,
所以中國股佔市值,長期隨時間而增加,會排擠純台灣企業或二線企業,
結論:台灣與中國經濟及金融更加整合,
看亞洲日本除外MSCI-過去20年權值內涵滄海桑田變遷,以及香港過去十多年例子,
台灣部分有世界競爭力公司,我有中國成長動能,得到更多中國沃土,發展更茁壯,
台灣沒競爭力企業,在國際投資圈被中國大企業或成長型股排擠拋棄更嚴重,
將來更淒慘,現在大部分還一頭熱,像七月半鴨子不知死活.
但這樣分析,對大部位的長線投資金控--如國泰,有極重要意義,不知道他們是否有領悟過來,
對一般散戶持有期短,短期影響不大,萬一長牢持有相對機會成本高--長線會死的很慘,
對長線投資人與二三級企業,要好好模擬未來5~10年的變化,不要自己怎麼死的都 不知道.
以個人來說,政府如果引進香港ETFs,如 2823.hk--香港掛牌A股ETF,2828.hk:香港掛牌:H股ETF.當然長線會取代台灣人投資台股的資金.
中國睡50年才醒來,50年建設集中這10年做,有循環大波動,現在向下調整,而大長線往上,
所以長線中國總市值,相對會增加,比重越來大,台港股會越來越小.
只要馬政府繼續加速與中國整合,一些長線人,在未來12~24個月內,對台股沒競爭力的企業,要跟著馬政府腳步,毫不猶豫逢高拋售.台灣沒競爭力企業自求多福.(銀行中二線的就屬這類----雖然定期會有跌深大反彈行情)
在1997香港回歸中國前,香港恆生指數成分股幾乎都是香港企業,幾乎看不到中國企業,回歸十年後,香港恆生指數,已大半染紅,中國企業已取代半數,換句話說,香港企業已被排擠半數.如果看最後行的成交量,那就更可怕了.(如下附)
以S&P標普亞洲50指數基金來看,前十檔,有6檔是中股,1檔台股-台積,2檔韓股-三星與浦鋼,香港新加坡沒上榜.曾經有一段很長時間中國上市公司權值加起來,沒有台積電或三星單獨一家多,如下,現在一家中國移動就比台積或三星還大.
------------------------------------------------------------------------------------------------------------------
IV.實際驗證:
1.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
恆生指數成份股  最後更新時間2008/11/14 16:10
代號 股票名稱 現價成交額(千)
00001 長江實業65.450 267,077
00002 中電控股52.850 190,788
00003 香港中華煤氣13.380 92,568
00004 九龍倉集團16.620 143,032
00005 匯豐控股82.300 1,092,189
00006 香港電燈42.800 136,853
00011 恆生銀行90.300 202,349
00012 恆基地產26.900 113,781
00013 和記黃埔37.450 474,963
00016 新鴻基地產58.800 454,457
00017 新世界發展6.850 50,954
00019 太古股份公司A47.000 126,466
00023 東亞銀行14.800 63,430
00066 港鐵公司16.660 85,658
00083 信和置業6.040 30,693
00101 恆隆地產15.400 75,307
00144 招商局國際15.300 156,917
00267 中信泰富6.150 149,992
00291 華潤創業13.400 32,411
00293 國泰航空8.010 42,904
00330 思捷環球40.000 149,497
00386 中國石油化工4.580 838,121
00388 香港交易所65.500 926,896
00494 利豐14.240 340,115
00551 裕元集團15.200 23,675
00688 中國海外發展9.260 218,179
00700 騰訊控股50.150 214,123
00762 中國聯通9.600 318,599
00857 中國石油股份5.830 1,102,996
00883 中國海洋石油6.000 724,067
00939 建設銀行4.140 1,497,398
00941 中國移動68.050 2,073,960
01088 中國神華13.160 740,239
01199 中遠太平洋5.650 20,069
01398 工商銀行3.750 1,501,743
02038 富士康國際2.390 13,532
02318 中國平安33.350 518,148
02388 中銀香港8.530 143,728
02600 中國鋁業3.470 164,005
02628 中國人壽21.850 2,907,721
03328 交通銀行4.530 307,991
03988 中國銀行2.140 700,381

--------------------------------------------------------------------------------------------------------------------
2.: 以標普亞洲50大指數基金(日本除外)( S&P ASIA 50 Index Fund(AIA)-Ex-Japan )持股為例,世界投資亞洲資金,由我剛入股市(1990年前)對中國零持股,到如下表,前10大有6家是中國企業,台韓港股漸漸被取代,這趨勢未來至少 5~10年會 持續,不必像無知的媒體大驚小怪.(謝謝網友補充資料---生活在台北的把拔2008/11/10 回應---)曾經有一段很長時間中國上市公司權值加起來,沒有台積電或三星大,如下,現在一家中國移動就比台積或三星還大.
--------------------------------------------------------------------------------
2/12/2009持股--View All Holdings--*Holdings are subject to change.

% Net Assets Name Market Market Value Sector
9.19 CHINA MOBILE LTD XHKG 3,961,609.16 Telecom Services
8.6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XKRX 3,732,669.1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6.57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 XTAI 2,832,665.76 Information Technology
4.14 CHINA LIFE INSURANCE CO-H XHKG 1,784,245.05 Financials
3.89 IND & COMM BK OF CHINA - H XHKG 1,679,150.15 Financials
3.49 POSCO XKRX 1,505,373.17 Materials
3.24 CHINA CONSTRUCTION BANK-H XHKG 1,397,674.10 Financials
3.19 PETROCHINA CO LTD-H XHKG 1,377,611.79 Energy
2.78 CNOOC LTD XHKG 1,197,051.02 Energy
2.49 CHEUNG KONG HOLDINGS LTD XHKG 1,074,401.59 Financials
2.36 CLP HOLDINGS LTD XHKG 1,018,440.76 Utilities
2.35 SUN HUNG KAI PROPERTIES XHKG 1,012,635.69 Financials
2.24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XTAI 964,660.4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23 SINGAPORE TELECOMMUNICATIONS XSES 962,340.88 Telecom Services
2.05 HUTCHISON WHAMPOA LTD XHKG 882,370.01 Industrials
1.83 UNITED OVERSEAS BANK LTD XSES 788,441.06 Financials
1.78 HONG KONG EXCHANGES & CLEAR XHKG 768,010.22 Financials
1.68 MEDIATEK INC XTAI 724,893.8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68 DBS GROUP HOLDINGS LTD XSES 723,084.81 Financials
1.65 OVERSEA-CHINESE BANKING CORP XSES 709,882.63 Financials
1.62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XTAI 699,511.10 Telecom Services
1.54 HANG SENG BANK LTD XHKG 664,656.82 Financials
1.54 KB FINANCIAL GROUP INC XKRX 662,266.77 Financials
1.52 KT&G CORP XKRX 656,578.33 Consumer Staples
1.49 SHINHAN FINANCIAL GROUP LTD XKRX 643,885.43 Financials
1.40 HTC CORP XTAI 603,056.98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34 FORMOSA PLASTICS CORP XTAI 576,816.92 Materials
1.24 AU OPTRONICS CORP XTAI 536,881.41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22 CHINA STEEL CORP XTAI 527,093.67 Materials
1.20 NAN YA PLASTICS CORP XTAI 516,315.17 Materials
1.18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XKRX 507,601.99 Industrials
1.17 HONG KONG & CHINA GAS XHKG 504,065.48 Utilities
1.15 HYUNDAI MOTOR CO XKRX 496,834.67 Consumer Discretionary
1.11 CATHAY FINANCIAL HOLDING CO XTAI 477,106.09 Financials
1.09 LI & FUNG LTD XHKG 468,677.80 Consumer Discretionary
1.03 ESPRIT HOLDINGS LTD XHKG 445,817.45 Consumer Discretionary
1.03 SK TELECOM CO LTD-ADR XNYS 443,641.50 Telecom Services
0.98 WILMAR INTERNATIONAL LTD XSES 424,215.57 Consumer Staples
0.98 LG ELECTRONICS INC XKRX 422,437.65 Consumer Discretionary
0.98 FORMOSA CHEMICALS & FIBRE XTAI 420,549.38 Materials
0.97 KOREA ELECTRIC POWER CORP XKRX 419,925.28 Utilities
0.89 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H XHKG 384,991.97 Industrials
0.76 SWIRE PACIFIC LTD 'A' XHKG 328,798.93 Financials
0.76 SAMSUNG C&T CORP XKRX 327,826.28 Industrials
0.72 ASUSTEK COMPUTER INC XTAI 312,097.62 Information Technology
0.71 SK ENERGY CO LTD XKRX 305,109.53 Energy
0.69 KEPPEL CORP LTD XSES 297,093.73 Industrials
0.65 BOC HONG KONG HOLDINGS LTD XHKG 278,294.86 Financials
0.63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XTAI 273,099.50 Information Technology
0.61 SINGAPORE AIRLINES LTD XSES 262,337.58 Industrials

++++++++++++++++++++++++++++++++++++++++++++++++++++++++++++++
Chris2009/02/19 回應---go through了外資在亞洲布局的思維~~ 趨勢來了誰都擋不住,不論是政治或是民族自尊等有任何情愫,一旦砸錢下去,這些情愫都得被排除~~觀察趨勢的細微變動,及追蹤大資金的動向,才能跟隨趨勢賺錢!~
ADA2009/02/19 - 回應--長線資金往中國大型企業 排擠台灣企業資金這趨勢 頗為明顯與清楚也易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